AKP健食天

ED 心血管 男性

勃起功能障碍是心血管健康的指标

勃起功能障碍与心血管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多理由让我们不要忽视性健康问题

彼得·阿提亚 作者:Angela Misic、凯瑟琳·伯肯巴赫、彼得·阿提亚

2025年4月12日

header-ed-and-cvd-1-1200x400.jpg风险


尽管勃起功能障碍 (ED) 普遍存在,但寻求医疗帮助的人数却少得可怜。许多人被性健康话题的污名所阻碍,而普遍认为 ED 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孤立的个人问题,其影响仅限于卧室,这加剧了这一问题。然而,这种观点严重低估了ED 可能引发的更广泛的健康隐患。

事实上,勃起功能障碍(ED)不应仅仅被视为性健康或生殖健康问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医学界早已认识到勃起功能障碍与心血管 (CV) 健康之间的关联,数十年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但公众对于勃起功能障碍在全身血管问题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风险方面的实际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那么,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ED 与 CVD 之间的关联机制

勃起功能障碍 (ED) 和心血管疾病 (CVD) 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这种关系的核心是内皮细胞,即血管内壁的单层细胞。内皮细胞是血管健康的基础,因为它通过产生一氧化氮 (NO) 来控制血管扩张。NO 是血管放松和扩张的关键信号传导因子,从而增加血流量,这一过程对心脏功能和勃起机制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勃起功能障碍(ED)和心血管疾病(CVD)等情况下,一氧化氮的生成和利用率往往会受到影响。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由衰老、慢性疾病、慢性压力等引起)会加剧这种情况。当一氧化氮水平低于最佳水平时,可能会出现内皮功能障碍,导致血流受限和勃起功能受损,并引发或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ED 和 CVD 也存在共同点,即它们都容易因慢性低度炎症而加重病情。两种疾病都存在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的情况,这会进一步损害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 ED 和 CVD 存在许多共同的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和吸烟,也为我们揭示了这些疾病为何如此频繁地同时出现。

然而,ED 在许多情况下不仅仅与 CVD同时发生——由于阴茎动脉的直径比冠状动脉小,它经常先于明显的心血管症状出现。 (事实上,正如我们过去经常指出的那样,心血管疾病本身通常没有任何症状,直到发生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潜在致命事件。)这意味着 ED 通常可能是全身性血管疾病的首批征兆之一,充当早期预警而不仅仅是并发症状。认识到这种时间关系会将 ED 的认知从孤立的问题转变为内皮健康的重要指标,突出其临床重要性及其作为评估 ASCVD 风险的早期诊断工具的潜力。 (话虽如此,重要的是要注意 ED 既不是 ASCVD 的病因也不是其直接后果,而是它们代表了同一潜在病理的两种不同表现。)

ED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是一个多好的指标?

勃起功能障碍 (ED) 作为 ASCVD 的指标究竟有多强?大量研究已证实了这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 2005 年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参与前列腺癌预防试验(1994 年至 2003 年进行)对照组的 9,457 名男性(55 岁以上)的数据。1^基线^时患有 ED 或 CVD 的个体被排除在外,最终纳入 4,247 名男性。在九年的时间里,这些男性每三个月接受一次 ED 和 CVD 评估。统计分析针对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和生活方式等各种混杂变量进行了调整。

研究结果显示,57% 的参与者(2,420 人)在五年内患上勃起功能障碍 (ED),65% 的参与者在七年内患上勃起功能障碍 (ED)。该研究的校正模型表明,勃起功能障碍 (ED) 事件与任何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25% 相关(风险比 (HR) 为 1.25;95% CI:1.02-1.53​​;P =0.04)。在具体的心血管事件中,心绞痛的风险增幅最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HR=1.53;95% CI:1.03-2.28;P =0.04),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关联也接近显著,风险比分别为 1.70(95% CI:0.98-2.96;P =0.06)和 1.29(95% CI:0.96-1.74;P =0.10)。

当纳入基线时患有 ED 的参与者(样本量加倍)时,风险增加幅度更大,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脑血流量短期减少引起的 24 小时内消退的类似中风的症状),其 HR 为 1.92(95% CI,1.12–3.26;P =0.02)。在这个较大的队列中,任何心血管事件的校正 HR 为 1.45(95% CI,1.25–1.69;P <0.001)。最终,对于没有初始 ED 的男性,新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为每人每年 0.015,而对于有初始 ED 的男性,风险为每人每年 0.024。这意味着,在研究开始时每 100 名患有 ED 的男性中,预计每年会发生约 2.4 起新的心血管事件。

2013 年一项涉及 92,757 名参与者的纵向研究荟萃分析,平均随访期为 6.1 年,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发现。2^该^研究还揭示了勃起功能障碍 (ED) 与心血管事件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 2005 年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作者报告称,ED 症状通常在心血管症状出现前两至五年出现,ED 越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负担越重,冠状动脉疾病 (CAD)、外周动脉疾病 (PAD) 和重大不良心脏事件 (MACE) 的风险也越高。

这些研究强调了勃起功能障碍(ED)作为心血管风险标志物的潜力,表明其可在临床环境中作为即将发生的心血管问题的早期预警信号。这不仅拓宽了心血管风险评估的范围,也强调了将ED评估纳入男性常规健康检查的重要性,为早期干预和管理性健康和心血管健康提供了关键机会。

管理的影响

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问题:治疗 ED 是否也能预防或减缓 ASCVD 进展?

新兴证据表明,磷酸二酯酶 5 (PDE-5) 抑制剂(例如他达拉非、西地那非)——勃起功能障碍 (ED) 治疗的基础药物——也可能有助于减缓心血管疾病 (CVD) 进展。例如,最近一项纳入 509,788 名男性的纵向研究表明,与未服用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他达拉非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 ED)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 34%,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 27%,中风风险降低 34%。3 ^(^西地那非的单独分析也发现了益处,但效果略有减弱。)如前所述,其潜在机制似乎与内皮功能的改善有关——这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后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勃起功能障碍和心血管健康通常也可通过相同的生活方式改变得到改善——例如饮食、运动、体重管理和戒烟——事实上,美国泌尿科协会也推荐针对勃起功能障碍采取此类措施。4^有^证据表明,此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并促进一氧化氮的生成,而这些对这两种疾病都至关重要^。5,6^

不要忽视 ED

尽管勃起功能障碍 (ED) 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联系已得到充分证实,但公众对这种联系的认识却十分有限。尽管美国心脏病学会等权威机构指出,心血管风险评估是 ED 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临床医生只能在患者因勃起功能障碍就医时,将 ED 作为心血管风险的早期指标。

寻求帮助不仅能提供改善生活质量和解决勃起功能障碍(ED)常伴随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机会,还能提供关键的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CVD)的机会,从而进行干预以减缓其进展。因此,尽管临床界早已认识到ED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但现在是时候我们勇敢面对挑战,确保患者也能清晰地听到这一信息:勃起功能障碍不仅仅是性健康问题,更是整体血管健康的关键预警信号——因此,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医疗关注。

要查看之前所有每周电子邮件的列表,请单击此处。 

播客|网站ama

参考

  1. Thompson IM, Tangen CM, Goodman PJ, Probstfield JL, Moinpour CM, Coltman CA. 勃起功能障碍与后续心血管疾病。《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5;294(23):2996-3002。doi:10.1001/jama.294.23.2996
  2. Vlachopoulos CV、Terentes-Printzios DG、Ioakeimidis NK、Aznaouridis KA、Stefanadis CI。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率预测: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循环心血管质量结果》。2013;6(1):99-109. doi:10.1161/CIRCOUTCOMES.112.966903
  3. Jehle D von K, Sunesra R, Uddin H 等。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对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症的益处。《美国医学杂志》2025;138(3):441-448.e3。doi:10.1016/j.amjmed.2024.10.039
  4. Burnett AL, Nehra A, Breau RH 等。勃起功能障碍:AUA 指南。《泌尿科杂志》2018;200(3):633-641。doi:10.1016/j.juro.2018.05.004
  5. Esposito K, Giugliano F, Di Palo C 等。生活方式改变对肥胖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2004;291(24):2978-2984。doi:10.1001/jama.291.24.2978
  6. Vlachopoulos C, Jackson G, Stefanadis C, Montorsi P. 心血管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欧洲心脏杂志》2013;34(27):2034-2046. doi:10.1093/eurheartj/eht112

Edit:2025.04.13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