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Kruse
与Jack Cruz博士(以下简称Cruz)的对话,主题围绕进化生物学、神经科学、光生物学、线粒体生物学以及现代健康问题等。Cruz以其独特的生物物理学视角,结合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GOE)、线粒体进化、血红蛋白、瘦素(leptin)-黑色素(melanin)通路等,阐述了人类健康与环境光的关系,并揭示了现代医学和生物化学的局限性。以下是复述内容:
开场与背景介绍
主持人从萨尔瓦多通过视频连线采访Cruz。他首先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了解到Cruz的。主持人在大学主修进化发育生物学,后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研究下丘脑控制的摄食行为。他坦言对Cruz的了解不多,仅通过近期阅读对其略有耳闻,主要是通过朋友Kevin McKernan的介绍。Kevin是一位在新冠疫情期间因研究mRNA疫苗而备受关注的科学家,他在行业会议上向主持人提到了Cruz。
主持人提到,他的学术背景让他对进化史中的一些未解之谜(如进化记录中的模式)感兴趣,而Cruz的工作开始让他重新思考自己对生物学的认知。Cruz的观点结合了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挑战了传统生物化学的框架。主持人特别提到,他希望通过这次对话捕捉自己刚开始了解Cruz工作时的视角,并感谢Kevin间接促成了这次访谈。
访谈从大氧化事件(GOE)开始,因为Cruz认为这是理解进化与现代健康问题的关键起点。主持人对此表示认同,认为GOE涉及的线粒体起源和环境变化是进化史上的重要谜团。
大氧化事件与进化起源
Cruz详细讲解了大氧化事件,这是一场发生在约21亿至24亿年前的地球化学剧变。当时,地球上只有细菌和古菌两个生命域,蓝细菌开始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导致大气氧气含量从几乎为零上升到约21%。Cruz将这一过程称为“氧气大屠杀”,因为氧气对当时依赖低氧代谢(类似沃伯格代谢,Warburg metabolism)的生物而言是毒性应激物。
他指出,传统生物化学家往往忽视氧气的物理特性。氧气是地球上第二高电负性的元素,仅次于氟,极易吸引电子。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线粒体内电子传递链的最终电子受体,驱动三羧酸循环(TCA cycle),从而使代谢“量子化”。Cruz强调,GOE不仅是化学事件,还涉及生物物理学,特别是光、电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Cruz介绍了生命在GOE期间创新的三大半导体蛋白:叶绿素、血红蛋白和黑色素。这些蛋白依次出现,分别应对光、氧气和更复杂的代谢需求:
叶绿素:约6.5亿年前出现,利用镁(周期表第12号元素,12个电子,氧化还原稳定性高)捕获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叶绿素的出现标志着生命开始利用光能制造食物,减缓光速并增加电阻,形成“电磁条形码”。
血红蛋白:随着氧气浓度上升,铁(26个电子)取代镁,成为血红蛋白的核心。铁的氧化态(+2或+3)决定了其携氧能力。Cruz指出,铁在+2态可携氧,而在+3态(高铁血红蛋白)则不能,这种特性使血红蛋白适应了氧气浓度的非线性变化。
黑色素:与瘦素-黑色素通路相关,是更晚期的创新,帮助调控代谢和再生。
Cruz提到,GOE期间氧气浓度的剧增与太阳光谱的变化有关。地球的G型恒星在中年阶段释放更多紫外线(UV),形成臭氧层,改变了地球的光谱环境。这种变化推动了生命对光和氧气的适应,例如通过DHA(二十二碳六烯酸,鱼油中的关键成分)在细胞膜中的特定位置(SN2位)优化神经系统功能。
线粒体与内共生假说
主持人提到,线粒体的起源(内共生假说)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中的模糊领域。Cruz对此表示,传统生物化学的视角受限于生化偏见,忽略了生物物理学的重要性。他引用Margulis的内共生假说,指出线粒体由自由生活的细菌被较大细胞吞噬后形成,但细节需要通过物理学解释。
Cruz解释,GOE期间,氧气和紫外线共同创造了巨大的“电电阻”,推动了细菌和古菌的融合。这种电物理过程类似于闪电在地面形成的图案,促使两个生命域结合,形成真核细胞。他批评传统生物学家(如Nick Lane)缺乏物理学背景,导致对这一过程的理解不足。
他进一步提到,线粒体内膜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含DHA,保留了细菌的组成,且厚度仅5-6埃,承载约3000万伏特的电荷。这种高电压需要特殊的保护机制,Cruz认为这是通过氘耗竭水(deuterium-depleted water)和血红素蛋白实现的。
氘耗竭水与线粒体保护
Cruz详细解释了氘耗竭水的作用。地球水体中含有约150 ppm的氘(重氢,含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而线粒体更倾向于使用轻氢(protium)水。氘因其额外的中子质量较重,受动能同位素效应(kinetic isotope effect)影响,在水循环中蒸发速率较低。极地水含氘量较低(130-140 ppm),更适合线粒体代谢。
线粒体通过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 CCO)在TCA循环中生成氘耗竭水,这种水是理想的绝缘体,防止3000万伏特电荷泄漏。Cruz称线粒体对氘水“种族主义”,因为氘会干扰电荷隔离,可能导致细胞损伤,类似闪电击中人体。
血红素蛋白与再生
Cruz强调血红素蛋白在GOE中的关键作用。细胞色素C氧化酶不仅生成氘耗竭水,还调控细胞凋亡(apoptosis),作为氧气毒性的反馈机制。他举例说明,1971年阿波罗计划使用100%氧气舱导致宇航员死亡,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因高氧治疗受损,证明过量氧气有害。
他介绍了一氧化氮(NO)作为“顺磁开关”。一氧化氮与氧气一样具有顺磁性,可结合血红蛋白,抑制氧气运输和ATP生成。这种机制在GOE期间帮助生命适应氧气波动。Cruz提到,亚甲蓝(methylene blue)通过改变铁的氧化态(从+3到+2)恢复血红蛋白功能,用于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他在新冠疫情期间利用这一原理,结合亚甲蓝和生物物理学知识,成功救治ARDS患者。
Cruz还提到Robert Becker的研究。Becker发现,红细胞可通过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转变为干细胞,促进骨骼和组织的完全再生,而非瘢痕修复。这种再生能力在胎儿和某些两栖动物(如蝾螈)中更强,与低氧环境和顺磁性物质(如银)有关。Cruz认为,人类丧失再生能力与现代光环境(如蓝光和非天然电磁场,non-native EMF)破坏血红素和黑色素功能有关。
瘦素-黑色素通路与健康
Cruz将瘦素-黑色素通路视为人类进化的巅峰创新。瘦素是控制脂肪量、食欲、生育力和热力学的“主激素”,其吸收光谱为220纳米——一种太阳光无法提供的紫外线。他引用Fritz Pop和Roland Van Wijk的研究,证明线粒体通过代谢产生生物光子(biophotons),覆盖200-1000纳米光谱,TCA循环尤其生成极低频紫外光(200-400纳米)。这些光子激活瘦素、黑色素和芳香族氨基酸(如色氨酸、酪氨酸),调控代谢和神经功能。
他指出,黑色素在水合状态下(如氘耗竭水)可将电流降至一万亿分之一安培,与Becker的再生研究中发现的电流值一致。这使瘦素-黑色素通路成为哺乳动物的“再生回路”,但现代光环境(蓝光、LED、非天然电磁场)破坏了这一机制,导致肥胖、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
Cruz分享了自己的健康经历。20年前,他因夜班工作和不良光环境体重增至360磅(约163公斤)。传统医学建议节食和运动无效后,他通过研究Becker和瘦素,开发了“瘦素处方”(leptin prescription),强调日光浴和冷暴露(cold thermogenesis)。他在3个月内减重77磅,11个月减重133磅。他的方法还治愈了患者的自身免疫病和肥胖,证明了光环境对代谢的深远影响。
肥胖流行与现代环境
Cruz将肥胖流行归因于人工光环境。自1950年代以来,技术使用增加10%,肥胖率同步上升。他认为,蓝光和非天然电磁场破坏血红素蛋白和黑色素,导致瘦素抵抗和POMC基因功能失调。POMC是哺乳动物进化中的关键基因,调控黑色素和代谢。破坏POMC会导致脂肪堆积,类似“闪电击中神经嵴细胞”。
他批评传统肥胖理论(如卡路里摄入和运动不足),认为这些忽略了生物物理学根源。Cruz主张通过恢复自然光环境(如每日日出、紫外线和红外线)修复瘦素-黑色素通路,减少对食物的依赖。
SV40与现代医学的阴谋
Cruz提到了SV40(猿猴病毒40号),一种因1951年“卡特事件”污染小儿麻痹症疫苗的病毒,导致全球约3.6亿人暴露。他讲述了Bernice Eddy发现SV40被政府掩盖的故事,以及后续研究证实SV40与软组织癌症和间皮瘤相关。
他声称,新冠mRNA疫苗中使用了SV40启动子(promoter),这是他通过专利分析预测并由Kevin McKernan验证的。Cruz认为,这是经济重置的一部分,通过慢性疾病削减人口,减轻社会保障负担。他批评集中化医学将研究重点放在核基因组,忽视线粒体基因组,掩盖了SV40和非天然电磁场的健康危害。
对主持人的健康建议
主持人透露自己有慢性斑块状银屑病(psoriasis),Cruz认为这是皮肤神经外胚层(neuroectoderm)代谢偏向沃伯格代谢的结果,与高异质体率(heteroplasmy)相关。他建议主持人:
Cruz警告,主持人在西雅图的高纬度、低紫外线环境加剧了问题,建议搬到赤道附近(如热带地区)以优化光环境。
结论与呼吁
Cruz总结,人类是“瘦素-黑色素通路专家”,但现代环境破坏了这一机制,导致疾病激增。他呼吁听众以开放心态验证他的观点,查阅Becker、Fritz Pop、Doug Wallace等人的研究。Cruz认为,疾病源于环境缺陷,而非基因缺陷,通过调整光环境(如每日日出、避免蓝光)和饮食(如高蛋白脂肪、低碳水化合物)可恢复健康。
他强调,集中化医学和生物化学忽视了生物物理学真相,掩盖了SV40等问题的根源。Cruz鼓励主持人利用自己的平台传播真相,帮助公众成为“线粒体狂热者”(mitochondriacs),修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复述总结
Cruz通过对话将大氧化事件与现代健康问题连接,强调光、氧气和电在进化与代谢中的核心作用。他挑战了传统生物化学的局限,提出瘦素-黑色素通路是人类健康的关键,但被现代光环境破坏。他的个人经历和对主持人的建议展示了如何通过生物物理学原理(如紫外线、氘耗竭水、冷暴露)优化健康。Cruz还揭露了SV40等医学阴谋,呼吁公众以科学精神验证真相,回归自然环境以恢复再生能力。
Regenerative Energy & the Light Inside You | Jack Kruse | 221
Edit:2025.04.13
好的,以下是以第三人称详细复述 Jack Kruse 在该播客访谈中的全部内容:
引言与背景
访谈者 Nick 首先介绍了自己邀请 Jack Kruse 的背景。Nick 拥有进化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下丘脑摄食行为控制)的学术背景。他最近才开始接触 Kruse 的工作,对其部分观点感到新奇,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以往的认知。Kruse 表示自己对 Nick 并不了解,但得知其背景后,建议从“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GOE)开始讨论,认为这能将 Nick 的进化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背景联系起来,是理解生命的关键故事。Nick 提到他接触到 Kruse 是通过 Kevin McKiernan(一位在大麻产业的科学家,也涉及 mRNA 疫苗的讨论)。
大氧化事件 (GOE) 与生物物理学视角
Nick 提出进化史上的一些谜团,如线粒体内共生理论的模糊性(如何进入细胞并共存)以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跳跃式”模式。Kruse 认为这些谜团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主流科学(尤其是生物化学家主导的领域)缺乏生物物理学(Biophysics)的基础。他强调,理解生命的关键在于“光”(Light),而 GOE 是理解光如何成为生命进化杠杆的最佳起点。他提到了 Michael Levin 和 Nick Lane 的工作,认为他们正在从不同的方向探索这个领域。
Kruse 描述 GOE 大约发生在 21-24 亿年前,蓝细菌开始释放氧气,这对当时的厌氧/低氧生命来说是一场“大屠杀”。当时的代谢途径(如糖酵解)适应低氧环境。他强调,理解 GOE 必须结合阳光、氧气和电(Electricity)这三大要素。
Kruse 回顾了他之前在 Rick Rubin 播客上提到的生物体内半导体蛋白的进化顺序:叶绿素 (Chlorophyll) → 血红蛋白 (Hemoglobin) → 黑色素 (Melanin),最终联系到 Nick 感兴趣的瘦素-黑色素皮质素通路 (Leptin-Melanocortin Pathway)。
叶绿素:作为第一个主要半导体出现,它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糖类(食物)。叶绿素是一种卟啉环结构,中心是镁 (Mg)。镁(12个电子)因其氧化还原稳定性(Redox Stability)被选中,即使强光也难以改变其氧化态,适合光合系统。叶绿素的作用是减慢光速,捕获其能量,利用地球上的质量(Mass)增加电阻,从而创造食物。食物本质上是阳光的电磁条形码。
太阳演化与臭氧层:Kruse 指出,地球的恒星(G级)在中年期会释放更多紫外线 (UV)。UV 光与大气中的氧气作用形成了臭氧层,改变了到达地表的太阳光谱。
血红蛋白:随着氧气浓度持续上升(从<1%到约21%),生命演化出了血红蛋白来运输氧气。血红蛋白与叶绿素结构相似,但中心是铁 (Fe),拥有 26 个电子,能吸收更多光。关键区别在于,铁的氧化还原状态不稳定:只有在+2价时能携带氧气,+3价(高铁血红蛋白 Methemoglobin)则不能。光本身就能将铁从+2氧化到+3。由于 GOE 期间氧气浓度波动剧烈(非线性、混沌),呼吸和代谢必须被“量子化”(Quantized)。
氧气的特性:氧气是电应力源(Electrical Stressor),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第二强的元素(吸引电子),并且是顺磁性的(Paramagnetic),会被磁场吸引。这一点在生物化学中常被忽略。
TCA 循环与 ATP 合成酶:在含氧量充足(>20%)的环境下,三羧酸循环 (TCA Cycle) 被选择。线粒体中的 ATP 合成酶 (ATPase, F0F1 head) 旋转(每秒 9000 次)产生 ATP。这个旋转过程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产生磁场。由于氧气是顺磁性的,这个磁场会将氧气吸引到线粒体,这是 TCA 循环高效运作的关键,也是呼吸被量子化的原因。
一氧化氮 (NO) 的作用:Kruse 提出,在 GOE 期间,生命体内的一氧化氮 (NO) 起到了关键的顺磁性开关作用。NO 也是一种自由基,并且也是顺磁性的。NO 同样可以在血红蛋白上结合,阻止氧气结合和运输,并能抑制 ATP 的产生。这就像一个“出租车”系统,在氧气浓度从 1% 到 21% 不断变化的 GOE 期间,通过 NO 的结合与否来调节氧气利用和代谢选择(糖酵解 vs TCA)。光(包括太阳光和体内产生的光)能够改变铁的氧化态,而 NO 作为另一个顺磁性分子,提供了更精细的局部调节。
紫外线与皮肤中的 NO:Kruse 证实了 Nick 提到的 UV 光能释放皮肤中储存的 NO。这直接关联到 Kruse 的“瘦素处方”:当 NO 结合到血红蛋白上,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减少,进而对食物(电子和质子的来源)的需求也减少。这解释了为何人类进化出皮下脂肪储存瘦素并失去体毛(为了让信号到达)。
线粒体、内共生与能量管理
Kruse 认为,GOE 期间大气电阻的增加是物理上“推合”两个生命域(细菌和古菌)形成真核细胞的原因。线粒体内膜保留了其细菌起源特性,不含 DHA,且非常薄(5-6 埃),承载着高达 3000 万伏特的电荷,堪比闪电。生物化学未能解答的问题是:细胞如何保护自身不被如此高的电压“电击”?
答案在于:
贫氘水 (Deuterium-Depleted Water, DDW):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Cytochrome C Oxidase, CCO),即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 IV,在 TCA 循环的特定步骤(乌头酸酶、延胡索酸酶)中产生水。与叶绿素不同,线粒体具有“种族歧视”,只生成和利用几乎不含氘(氢的同位素,原子量是氢的两倍)的水。氘因其质量更大,具有不同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影响蒸发率和热力学。地球上赤道水氘含量约为 150 ppm,两极水约为 130-140 ppm。线粒体产生 DDW 是因为纯净的、低氘的水是极佳的绝缘体,能有效包裹住 3000 万伏特的高压电流,防止其泄漏并损伤细胞。
细胞凋亡 (Apoptosis):CCO 的另一个关键功能是控制细胞凋亡。当线粒体功能异常(无法处理 TCA 循环或处于 Warburg 状态)时,CCO 会启动程序性死亡,移除“坏引擎”。这是 GOE 期间进化出的反馈机制,用于应对潜在的氧中毒。
氧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与亚甲蓝 (Methylene Blue)
高浓度氧气是有毒的(例如早期太空舱事故、ARDS 患者)。医生在治疗 ARDS 时,常根据脉搏血氧仪 (Pulse Oximeter) 的读数给予高浓度氧气。但 Kruse 指出,脉搏血氧仪无法检测高铁血红蛋白血症(Methemoglobinemia,Fe+3 状态),会误导临床决策。给予 ARDS 患者高浓度氧气,如果他们体内存在高铁血红蛋白或 NO 结合问题,反而会因无法利用氧气而导致电流泄漏,损伤其他器官。
Kruse 分享了他治疗 COVID 期间 ARDS 患者的经验,他使用了亚甲蓝 (Methylene Blue)。亚甲蓝也是一种顺磁性药物,能够将铁从+3还原回+2状态,从而解离结合的 NO,让氧气能够结合和利用,使脉搏血氧仪读数变得准确。这使得患者能够降低吸氧浓度,脱离呼吸机。
再生 vs. 修复 (Robert Becker 的工作)
Kruse 强调了 Robert O. Becker 的开创性工作(尤其是在《The Body Electric》一书中)。Becker 发现:
红细胞去分化:在骨折等损伤的低氧区域,红细胞似乎能去分化 (dedifferentiate) 成更原始的细胞形式,甚至形成干细胞,从而实现组织的完全再生 (Regeneration) 而非仅仅是修复 (Wound Healing/Scarring)。这打破了细胞分化不可逆的“中心法则”。Becker 在蝾螈、青蛙甚至人类(骨骼再生、胎儿手术无疤痕)中观察到此现象。
骨骼的电磁特性:骨骼由胶原蛋白(N 型半导体)和磷灰石(P 型半导体)组成,具有压电效应。Becker 发现存在直流电(DC current)对骨骼再生至关重要。他还发现,电磁场能影响骨骼(如宇航员的骨质疏松)。
再生电流:Becker 成功在哺乳动物(包括一个 9 岁男孩断指)身上诱导了肢体再生。他发现,维持伤口低氧状态,并施加特定的微弱直流电(1 万亿分之一安培)是关键。他使用了银 (Silver) 来维持低氧环境,促进去分化和再生。
亚甲蓝与再生开关:Kruse 认为,亚甲蓝正是启动再生而非仅仅修复的那个“顺磁性开关”。未能启动再生通路而停留在 Warburg 代谢状态,是肿瘤发生 (Oncogenesis) 的根源。
蓝光与非天然电磁场 (nnEMF) 的阻碍:现代环境中的蓝光和 nnEMF 会将铁维持在+3氧化态,阻止其回到+2态,从而抑制了再生通路。
生物光子 (Biophotons) 与内源光
Kruse 提出,细胞在线粒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内源光,即生物光子。
Fritz Popp 的发现:Popp 发现所有生物组织都会发出微弱的光,其光谱与代谢状态相关。糖酵解通路释放的光谱较宽(200-1000 nm),而 TCA 循环活跃时会产生大量极低频紫外生物光子 (ELF-UV, 200-400 nm)。
内源光驱动化学:这些内源产生的 UV 光,其能量强度在纳米尺度下因反平方定律而远超太阳光,足以直接改变铁的氧化态,并与细胞内具有相应吸收光谱的分子相互作用。这解释了为何瘦素(吸收光谱 220 nm)、色氨酸(构成 NAD,吸收 200-400 nm)、多巴胺(吸收 240-420 nm)等关键分子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它们是设计用来与线粒体产生的生物光子相互作用的。这从根本上挑战了以食物为中心的生化观,强调了光(外源和内源)在调控生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Gurwitsch 的洋葱实验:早在 1927 年,Alexander Gurwitsch 就通过实验证明,洋葱根发出的紫外线能穿透石英(而非玻璃)刺激另一半洋葱根的有丝分裂。这暗示了光(特别是 UV 光)在细胞增殖和潜在的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胎儿发育:胎儿在子宫的低氧环境中,利用精卵结合时释放的光(锌火花)以及后续代谢产生的生物光子,进行 Warburg 代谢驱动的快速生长和器官构建。生物光子在微观尺度下的强大能量是这种复杂性构建的关键。
哺乳动物的辐射演化与人类特化
KT 事件后的哺乳动物:恐龙灭绝后,幸存的哺乳动物(小型、穴居)和鸟类(兽脚亚目恐龙后代)共同点是拥有高线粒体能力的组织(皮毛/羽毛、翅膀/全身)。穴居哺乳动物在低氧、黑暗环境中依靠内部产生的生物光子生存,并通过 POMC 基因利用光和皮质醇合成葡萄糖。地下的高磁通量也可能增强了 ATP 合酶效率。
从低氧到常氧:哺乳动物出现在地面后,进入常氧环境,TCA 循环成为主导。它们演化出对紫外线敏感的神经视蛋白 (Neuropsin)。黑色素从体表(毛发)逐渐“内化”,参与更核心的生理调控。POMC(前鸦片黑色素皮质素)基因的翻译受到 UV 光(外源和内源)的刺激。
生化物质的量子选择:哺乳动物在常氧环境下,通过量子生物学而非达尔文选择,优化了具有特定紫外吸收光谱的化学物质(如 NAD, 200-400 nm 吸收;细胞色素 1, 340 nm 吸收,蓝光发射),以适应并利用线粒体产生的高能生物光子。能量(光)和质量(物质)通过 E=mc² 联系,细胞通过增加电阻(复杂结构)来“减慢”光,捕获能量,构建复杂性。
GOE 作为分形模式:Kruse 强调,GOE 期间发生的基本物理和化学过程,在现代生物(包括人类发育和疾病)中以分形模式不断重演。核心调控杠杆是光和生物光子,而整个系统围绕氧气的顺磁性进行量子化。
糖尿病的生物物理学解释:糖尿病患者缺乏超氧化物脉冲和 NO 信号,主要是因为缺乏阳光暴露。这导致 CCO 功能障碍,无法产生足够的 DDW,无法有效清除受损线粒体(凋亡受阻),线粒体异质性 (Heteroplasmy) 增加。结果是能量产生效率低下,细胞处于“泄漏”状态(多饮、多尿、多食),最终导致肥胖、癌症等各种慢性病。生物物理学问题是根源,而非简单的生化失衡。
瘦素-黑色素皮质素通路 (Leptin-Melanocortin Pathway)
这是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高度特化的系统,是继血红蛋白/血红素蛋白之后,管理线粒体产生的 3000 万伏特高能量的关键。
黑色素的作用:黑色素由 POMC 裂解产生的 α-MSH 生成。黑色素本身是优良的电导体(类似石墨烯)。然而,当被 DDW 水合 (hydrated) 时,其导电能力急剧下降,能将强大的电流下调至 Becker 发现的再生所需水平(1 万亿分之一安培)。这使得能量能够在细胞内安全、精确地分配,避免系统过载(如同老旧线路连接核电站会烧毁)。
人类的特化:人类是高度适应常氧环境的 TCA 依赖型灵长类,拥有发达的额叶和大量脂肪(出生时)。这种表型差异(与近亲相比)主要源于对瘦素-黑色素通路的精细调控。人类被设计成生活在构造板块上、沐浴阳光下,利用黑色素吸收电磁辐射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生物电信号。
个性化光环境与健康
肤色、遗传与地理位置:个体的最佳光环境取决于其黑色素水平(肤色、虹膜颜色)、线粒体单倍型 (Haplotype, 关联 Doug Wallace 的工作) 以及表观遗传背景。深肤色人群更适应强烈的阳光。浅肤色、源自高纬度地区的人群,则可能更需要通过冷刺激 (Cold Thermogenesis) 来产生内源光。现代人类由于迁徙和混血,情况更为复杂。
跨代表观遗传:例如,新生儿黄疸可能意味着其线粒体异质性水平较高,这可能源于父母不良的光环境暴露。这会影响其后续健康风险和所需的环境干预。
访谈者 Nick 的案例:Nick 具有北欧/南欧血统(J/H7 单倍型),肤色浅但虹膜颜色深,患有慢性银屑病 (Psoriasis)。Kruse 分析:
银屑病表明皮肤基底细胞 Warburg 代谢,是神经外胚层 (Neuroectoderm) 问题在皮肤上的体现。
提示 Nick 可能存在内部黑色素系统问题,风险涉及大脑(白质病变)、牙齿、睡眠(可能与背侧纵束 DLF 有关)等其他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组织。
根本原因是缺乏足够的 UV 光(特别是 UVA 和 UVB)以及可能的 nnEMF 暴露。皮肤科医生建议避光是错误的。
解决方案:移居热带地区(癌症带与摩羯座之间),接受充足阳光;饮用 DDW;在家中减少 nnEMF;可能使用外用硝酸银配合光疗加速修复。在无法获得足够 UVB 的高纬度地区(如西雅图),应补充 UVA 和近红外光 (NIR),并结合冷水浴(诱导内源 UV 光产生)。
银屑病是癌前病变,持续暴露在不良光环境下风险会增加。
瘦素抵抗与肥胖流行
瘦素:是人体的“主激素”,调节脂肪量、体温、食欲和生育力(与当前不孕不育率飙升相关)。
肥胖的根源:Kruse 认为肥胖流行的根本原因不是卡路里或运动不足,而是现代光环境。技术发展使人们长时间待在室内,暴露于屏幕发出的蓝光和 nnEMF。
机制:蓝光/nnEMF 会破坏体内的血红素蛋白 → 减少 DDW 的产生 → 黑色素因脱水而导电性异常增高 → 异常电流通过神经嵴通路损害下丘脑中的 POMC 神经元 → 瘦素信号通路紊乱,导致瘦素抵抗和肥胖。
疾病表型:具体的疾病表现(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癌症等)取决于个体电生理“最薄弱环节”(即“闪电击中之处”)。
Kruse 的个人经历
Kruse 分享了自己从严重肥胖(约 360 磅)到恢复健康的过程:
诱因:神经外科住院医师期间及之后,作息紊乱、压力巨大、光照不足导致体重急剧增加。
转折点:一次膝盖剧痛后,被一位生物科技公司女士告知可能“瘦素抵抗”。在欧洲旅行时,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前顿悟,意识到问题在于昼夜节律生物学。
研究与实践:返回后花了 18 个月在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图书馆深入研究,形成了“被子文件”(Quilt Document),涵盖了 30 个细胞生物学关键环节。他意识到传统生化和医学教育的局限性。
自我实验:基于研究,他设计并实践了“瘦素处方”(Leptin Prescription, 主要利用阳光) 和“冷热疗法”(Cold Thermogenesis Protocol),在 11 个月内减重 133 磅。
推广:在同事和患者身上验证有效后(包括治疗自身免疫病),他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发布到网上,开始了“去中心化医学”的实践。
对中心化科学的批判与 SV40 事件
Kruse 对主流医学和科学界持强烈批判态度,认为其被生物化学范式束缚,忽略了生物物理学,并可能存在刻意隐瞒(如 Becker 的工作被打压)。
SV40 病毒:他详细叙述了 SV40(猴病毒 40)污染早期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 疫苗)的历史。
Cutter 事件:在 Ashner 医疗基金会(Kruse 住院医师所在地)发生的悲剧,证实了疫苗污染的风险。
Bernice Eddie 的发现与打压:Eddie 博士首先发现 SV40 污染,但其工作被 NIH 压制。
政府知情与掩盖:Nixon 政府时期已知晓此事,并与 Ashner(著名抗癌医生)有所关联。发现 SV40 经辐射后致癌性增强。新奥尔良设立了秘密生物武器实验室。
Michael Carbone 的研究:90 年代发现大量间皮瘤样本中存在 SV40 片段。
Kevin McKernan 的发现:McKernan 在分析辉瑞 mRNA 疫苗时,意外发现其中含有 SV40 的启动子 (promoter)(而非完整病毒),引发巨大争议。Philip Buckholtz 最初质疑,后重复实验证实了 McKernan 的发现。
Kruse 的角色:Kruse 声称自己了解这段被掩盖的历史,并在幕后对事件发展有所预见和引导。他认为 McKernan 的发现揭示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历史遗留问题的联系。
SV40 启动子与癌症风险:Kruse 展示图表,认为仅含启动子的 SV40 污染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远超完整病毒污染时期,尤其是在现代 nnEMF 环境下,因为再生修复机制被削弱。
动机揣测:Kruse 认为 COVID 事件是一场“合规性测试”和“经济重置”,旨在通过缓慢增加死亡率来削减庞氏骗局式债务(社保、养老金),同时通过癌症治疗盈利。
中心化科学的局限:过度关注核 DNA 而忽视线粒体 DNA;研究经费限制导致科学家不敢挑战主流范式;Allen Frey(发现 nnEMF 影响血脑屏障等)的工作被保留,而 Becker(揭示保护机制)的工作被压制。
结论与呼吁
Kruse 最后呼吁听众(尤其是像 Nick 这样的科学家)保持批判性思维,独立验证他所陈述的内容。一旦确认其真实性,就有责任传播真相。他认为,疾病的根源在于环境与生物体的不匹配(尤其是光环境),修复环境就能启动人体的内在再生和治愈能力。他的目标是让人们成为“线粒体主义者”(Mitochondriacs),理解并掌控自己的健康。
Edit:2025.04.13
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进化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量子生物学的结合,重点讨论了“再生能量”以及光对人体生物学的深远影响,尤其是在氧气和线粒体功能方面。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详细要点和细节复述:
1. **大氧化事件(Great Oxygenation Event, GOE)**
大氧化事件发生在约21亿到24亿年前。此时,蓝藻开始产生氧气,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剧增,改变了整个生态系统。
早期生命体在低氧环境下发展,氧气成为一种新的代谢压力源。在氧气浓度上升之前,地球的生命体主要通过无氧代谢生存,氧气的引入对生物体的生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氧化事件是生物进化史上的关键事件,为后来生物如何利用氧气来产生能量奠定了基础。
2. **线粒体和光的关系**
Kruse将线粒体与光的作用联系起来,提出光对生物代谢有重要影响。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它不仅通过氧气代谢来产生能量,还通过光的作用来调节代谢过程。
太阳光,尤其是紫外线(UV)和红外线光,是细胞产生能量和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紫外线光可以通过影响氮氧化物的生产,调节氧气的运输。
光不仅是外部能量来源,Kruse还强调,人体内的线粒体能够利用光,这种内部光和外部光对能量生产有重要作用。
3. **光与氧气的相互作用**
4. **TCA循环与氧气的关系**
TCA循环(克雷布斯循环)是氧气代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氧气的加入让线粒体能够通过氧化磷酸化(氧气链)产生更多的能量。
在氧气浓度较低时,细胞更多地依赖于糖酵解(无氧代谢)。然而,当氧气浓度提高时,TCA循环变得更加重要,促进了更多ATP的生成。
Kruse提到,现代生物化学家往往忽略了光在这些代谢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传统的生物化学理论过于注重氧气和化学反应,而忽视了光的量子效应。
5. **生物体内的光:生物光子**
生物体内的光(生物光子)在代谢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Kruse提到,人体内的光发射和吸收波长与太阳光的特性相似,尤其是在紫外线和红外线范围内。
这些光在生物体内的能量生产中非常重要,能够调节线粒体的功能。光通过影响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帮助细胞利用氧气进行高效的能量转换。
光能够在细胞内通过改变氧化状态来调节代谢过程。这一观点挑战了传统的生物化学观点,提出光和电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6. **再生能力与氧气、光的关系**
Kruse提到,生物体的再生能力与氧气和光密切相关。生物体在低氧环境下能够保持较高的再生能力,特别是在细胞没有完全转化为有氧代谢时。
他指出,某些动物(如蜥蜴和蛙类)能够再生肢体,这与其能够在低氧环境下保持代谢的能力有关系。与哺乳动物不同,它们能够通过生物光子和光的作用进行细胞再生。
Kruse认为,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某些再生能力,尤其是在受到氧化压力时。氧气水平的增加使得哺乳动物的代谢方式转向有氧代谢,从而减少了其再生能力。
7. **量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的结合**
Kruse强调,生物学不应仅仅看作是一个化学过程,更应该结合物理学和量子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光、氧气和电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量子效应的体现。
他提出,光的作用在细胞内通过量子效应改变物质的氧化状态,尤其是在铁和氮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生物体内的这些微小的电磁信号在细胞的代谢、再生和健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Kruse认为,现代生物学过于依赖传统的化学模型,而忽视了生物物理学和量子生物学的影响。他认为,光不仅影响了我们体内的代谢,还在深层次上影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8. **对慢性疾病的启示**
Kruse提到,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这与不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缺乏适当的光照密切相关。
他建议,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当的阳光暴露、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接地(从地球吸收自由电子)等方法可以帮助恢复线粒体的正常功能,进而改善健康。
Kruse指出,现代人过度依赖食物和药物来解决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光对生物学过程的深远影响。他提倡通过自然的方式改善身体健康,恢复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促进自我修复。
9. **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甲基蓝**
10. **光对健康的影响:再生和修复**
总结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光、氧气和电在人体的生物学过程,尤其是能量生产、代谢和再生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Jack Kruse通过结合进化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量子生物学的视角,提出了光对健康的深远影响,挑战了传统的生物化学观点。文章强调了通过自然的光照、适当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能够帮助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这一理论为健康优化和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Edit:2025.04.13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