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P健食天

Joe Hudson 压力

**在压力与享受中寻求平衡:自我理解与人际关系**

@Joe Hudson : 我认为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缺乏乐趣的问题,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压力源于压抑的情绪、缺乏联系以及消极的自我对话。我的工作重心在于从自我提升转向自我理解,而非一味地苛责自己。情绪管理并非压制或控制情绪,而是追求情绪的清晰度。我们内心的批判性自我对话通常源于童年时期他人的言行。过度依赖自我可能会阻碍个人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许多解决方案都指向“柔软内心,敞开心扉”这一核心目标,因为这有利于建立联系、提升情绪清晰度并减少自我批判。现代人往往为了避免被抛弃而选择封闭自我,这实际上加剧了孤独感。人们在职业与人际关系的选择中,往往低估了人际连接对个人幸福和发展的需求。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防御心理,是因为他们在保护自己的自尊,而这种自尊往往建立在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之上。防御性行为往往与我们内心的自我批评相呼应,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害怕某种情绪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身处其中,只是没有意识到。恐惧感可能源于压抑的兴奋、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无法接纳其他情绪。人们害怕改变,往往是因为他们默认改变会带来负面结果,而忽略了改变往往带来积极影响的可能性。过度思考会让人脱离当下,无法真正体验生活,也无法做出最佳决策,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佳决策”。追求绝对的控制和可预测性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生活张力的表现,而生活本身就离不开张力。安全感是一种错觉,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件事情让你感到害怕去说,那就说明这件事很重要,而且涉及到你的脆弱之处。人们常常在取悦他人与取悦自己之间做出二元选择,这种二元思维源于童年时期对父母期待的恐惧。怨恨通常源于压抑自身需求、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以及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敞开心扉可以通过脆弱、公平、同理心和好奇心这四个方面来实现。人们之所以感到被压迫,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掌控局面,而这种无力感阻碍了他们敞开心扉去爱。将自己的一部分给予他人,如果这种给予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源于恐惧,就会产生压迫感。自我认同感并非建立在完美无缺之上,而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充分理解之上。过度追求完美和自我苛责会消耗大量精力,导致身心俱疲。许多高成就者在达到目标后感到空虚和迷茫,是因为他们将幸福建立在成就之上,而非对自身的理解之上。职业生涯中,人们需要从注重工作量转向注重创意和战略思维,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将享受视为效率的体现。享受并非取决于所做的事情,而是取决于做事的方式。人们害怕展现真实的自我,但这种害怕本身就是通往被接纳和爱的道路上的障碍。当衡量标准成为目标本身时,它就失去了作为有效衡量标准的意义。与其追求希望的结果,不如遵循自身原则,以开放的心态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比希望更好的结果。人们不能将自身分裂成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部分,而应该接纳完整的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设定界限并不意味着停止爱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最终促进彼此之间的连接。真正的平静并非没有焦虑,而是能够接纳焦虑而不抗拒。真正的自信并非源于完美无缺的成就,而是源于对自身价值的坚定认知。长久的幸福并非源于成就,而是源于对自身的理解。 @Chris Williamson : 我创建了一个包含100本最佳书籍的免费阅读清单,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

Joe Hudson:解构压力与焦虑,拥抱真实的自我

我观察到当代社会普遍弥漫着压力和缺乏乐趣的氛围。这种现象不仅腐蚀着个体,也危及着社会整体的健康。压力并非源于外在环境的复杂性,而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三个关键因素:压抑的情绪、缺乏连接以及消极的自我对话。

我的工作重心已从传统的自我提升转向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与其不断苛责自己,不如深入探究自身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情绪管理并非简单的压制或控制,而是追求情绪的清晰度。允许情绪自由流动,而非试图掌控或压抑,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我们内心的批判性声音,往往是童年时期被灌输的观念的投射。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看待自身的方式,进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过度依赖自我并非长久之计。虽然独立自主是重要的品质,但过度的自我依赖会让我们忽略人际连接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滋养我们身心健康,促进个人成长的关键。

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都指向一个核心:柔软内心,敞开心扉。这不仅有助于建立更深层次的人际连接,提升情绪的清晰度,更能减少自我批判,提升幸福感。

现代人常常为了避免被抛弃,而选择封闭自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御墙。然而,这种做法却加剧了内心的孤独感,与真正的幸福背道而驰。在职业与人际关系的抉择中,我们往往低估了人际连接对个人幸福和发展的重要性。

防御心理的产生,源于我们试图保护脆弱的自尊。然而,这种自尊往往建立在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之上。防御性行为与内心的自我批评相呼应,形成恶性循环。

害怕某种情绪,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身处其中,只是尚未意识到。恐惧感可能源于压抑的兴奋、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无法接纳其他情绪。

人们害怕改变,往往是因为他们默认改变会带来负面结果,而忽略了改变往往带来积极影响的可能性。

过度思考会让我们脱离当下,无法真正体验生活,也无法做出最佳决策,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佳决策”。追求绝对的控制和可预测性,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生活张力的表现,而生活本身就离不开张力。安全感是一种错觉,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如果一件事情让你感到害怕去说,那就说明这件事很重要,而且涉及到你的脆弱之处。

人们常常在取悦他人与取悦自己之间做出二元选择,这种二元思维源于童年时期对父母期待的恐惧。怨恨通常源于压抑自身需求、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以及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敞开心扉可以通过“VIEW”四个方面来实现:脆弱(Vulnerability)、公平(Impartiality)、同理心(Empathy)和好奇心(Wonder)。

人们之所以感到被压迫,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掌控局面,而这种无力感阻碍了他们敞开心扉去爱。将自己的一部分给予他人,如果这种给予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源于恐惧,就会产生压迫感。

自我认同感并非建立在完美无缺之上,而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充分理解之上。过度追求完美和自我苛责会消耗大量精力,导致身心俱疲。许多高成就者在达到目标后感到空虚和迷茫,是因为他们将幸福建立在成就之上,而非对自身的理解之上。

职业生涯中,人们需要从注重工作量转向注重创意和战略思维,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将享受视为效率的体现。享受并非取决于所做的事情,而是取决于做事的方式。

人们害怕展现真实的自我,但这种害怕本身就是通往被接纳和爱的道路上的障碍。当衡量标准成为目标本身时,它就失去了作为有效衡量标准的意义。

与其追求希望的结果,不如遵循自身原则,以开放的心态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比希望更好的结果。人们不能将自身分裂成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部分,而应该接纳完整的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设定界限并不意味着停止爱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最终促进彼此之间的连接。真正的平静并非没有焦虑,而是能够接纳焦虑而不抗拒。真正的自信并非源于完美无缺的成就,而是源于对自身价值的坚定认知。长久的幸福并非源于成就,而是源于对自身的理解。

(Chris Williamson 的补充:) 我整理了一份包含100本最佳书籍的免费阅读清单,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开启自我提升之旅。

总而言之,通往幸福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味追求外在的成就,而是要从内在出发,接纳真实的自我,建立深厚的人际连接,并以开放的心态拥抱生活中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925 - Joe Hudson - 23 Lessons For Being Kinder To Yourself

Modern Wisdom⋅2d ago

 

**Timeline**

02:33 我认为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缺乏乐趣的问题,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

04:09 我认为压力的根源在于:压抑的情绪、缺乏联系以及消极的自我对话。

04:44 我的工作重心在于从自我提升转向自我理解,而非一味地苛责自己。

05:41 情绪管理并非压制或控制情绪,而是追求情绪的清晰度。

08:16 我们内心的批判性自我对话通常源于童年时期他人的言行。

11:41 过度依赖自我可能会阻碍个人发展,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

15:56 许多解决方案都指向“柔软内心,敞开心扉”这一核心目标,因为这有利于建立联系、提升情绪清晰度并减少自我批判。

16:46 现代人往往为了避免被抛弃而选择封闭自我,这实际上加剧了孤独感。

20:05 人们在职业与人际关系的选择中,往往低估了人际连接对个人幸福和发展的需求。

29:43 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防御心理,是因为他们在保护自己的自尊,而这种自尊往往建立在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之上。

31:48 防御性行为往往与我们内心的自我批评相呼应,两者形成恶性循环。

36:02 克服防御心理需要从认知、情绪和神经系统三个层面入手,即理性接受批评、接纳负面情绪以及放松神经系统。

38:04 害怕某种情绪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身处其中,只是没有意识到。

41:49 恐惧感可能源于压抑的兴奋、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无法接纳其他情绪。

44:59 人们害怕改变,往往是因为他们默认改变会带来负面结果,而忽略了改变往往带来积极影响的可能性。

46:48 过度思考会让人脱离当下,无法真正体验生活,也无法做出最佳决策,因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佳决策”。

51:28 追求绝对的控制和可预测性实际上是一种逃避生活张力的表现,而生活本身就离不开张力。

52:38 安全感是一种错觉,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于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53:02 如果一件事情让你感到害怕去说,那就说明这件事很重要,而且涉及到你的脆弱之处。

01:06:23 人们常常在取悦他人与取悦自己之间做出二元选择,这种二元思维源于童年时期对父母期待的恐惧。

01:16:27 怨恨通常源于压抑自身需求、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以及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01:20:16 敞开心扉可以通过脆弱、公平、同理心和好奇心这四个方面来实现。

01:23:53 人们之所以感到被压迫,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掌控局面,而这种无力感阻碍了他们敞开心扉去爱。

01:27:00 将自己的一部分给予他人,如果这种给予并非出于自愿,而是源于恐惧,就会产生压迫感。

01:29:30 自我认同感并非建立在完美无缺之上,而是建立在对自身的充分理解之上。

01:38:56 过度追求完美和自我苛责会消耗大量精力,导致身心俱疲。

01:41:48 许多高成就者在达到目标后感到空虚和迷茫,是因为他们将幸福建立在成就之上,而非对自身的理解之上。

01:44:54 职业生涯中,人们需要从注重工作量转向注重创意和战略思维,而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将享受视为效率的体现。

01:51:13 享受并非取决于所做的事情,而是取决于做事的方式。

01:55:30 人们害怕展现真实的自我,但这种害怕本身就是通往被接纳和爱的道路上的障碍。

01:56:24 当衡量标准成为目标本身时,它就失去了作为有效衡量标准的意义。

02:00:21 与其追求希望的结果,不如遵循自身原则,以开放的心态生活,这样才能获得比希望更好的结果。

02:02:20 人们不能将自身分裂成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部分,而应该接纳完整的自己。

02:04:12 在亲密关系中,设定界限并不意味着停止爱对方,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最终促进彼此之间的连接。

02:07:24 真正的平静并非没有焦虑,而是能够接纳焦虑而不抗拒。

02:13:13 真正的自信并非源于完美无缺的成就,而是源于对自身价值的坚定认知。

02:20:37 长久的幸福并非源于成就,而是源于对自身的理解。

02:23:41 我创建了一个包含100本最佳书籍的免费阅读清单,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

Edit:2025.04.09

讨论列表 AKP讨论 查看原帖及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