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en Langer : 我对正念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种存在方式,而不是一种练习。正念是注意到新事物的过程,可以通过积极地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的新事物(自下而上)或认识到一切都在变化(自上而下)来实现。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时,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当下。正念能帮助我们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选择,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被灌输了绝对的答案,这导致我们缺乏注意到细节的能力。而正念则鼓励我们去探索、发现和接受不确定性。正念不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行为,而是一种在享受乐趣时自然而然的状态。正念能提升个人魅力,提高生产力,并有益于身心健康。 @Andrew Huberman : Langer博士对正念的独到见解,强调了正念是一种存在状态,而非单纯的冥想练习。这与当下流行的将正念与专注、注意力等概念混淆的观点有所不同。Langer博士的研究表明,正念能够带来诸多益处,例如延长寿命、改善身心健康等。
分享图
与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Ellen Langer博士的对话,彻底改变了我对正念的理解。她对正念的定义出奇地简洁明了:正念是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练习。 这与当下流行的将正念等同于冥想练习的观点大相径庭。
Langer博士认为,正念的核心在于注意到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达到这种状态:
她用“一加一等于几”的例子生动地阐释了这一点:一加一并不总是等于二。一团口香糖加一团口香糖等于一团更大的口香糖;一片披萨加一片披萨等于两片披萨;一朵云加一朵云等于一朵更大的云。 现实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而当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时,我们才会真正地去关注细节,发现那些我们原本视而不见的选择,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
Langer博士的研究也揭示了,我们长期以来被学校教育灌输的“绝对答案”模式,恰恰是导致我们缺乏觉察力的根源。这种追求确定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习惯性地忽略细节,而正念则鼓励我们拥抱不确定性,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正念并非一项需要刻意练习的行为,而是一种在享受乐趣时自然而然的状态。 当我们全情投入地享受生活时,我们便处于正念之中。Langer博士的研究表明,正念不仅能提升个人魅力,增强人际吸引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它有益于身心健康,甚至能延长寿命。
与Langer博士的对话中,我深刻体会到她对正念的独到见解。她强调正念是一种存在状态,而非单纯的冥想练习。这与当下流行的将正念与专注、注意力等概念混淆的观点截然不同。Langer博士的研究成果有力地证明了正念的诸多益处,例如延长寿命、改善身心健康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实践方法。 她提出的“悲剧还是不便”的思考方式,也为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与其纠结于无法改变的结果,不如专注于掌控自身对事件的反应,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这正是正念的精髓所在。
◉
00:17 本期播客将讨论思想如何影响健康,以及如何运用思维克服健康挑战并取得显著成果。
◉
00:42 Ellen Langer博士是身心连接领域的先驱,她的研究严谨地探索了思维对健康的影响。
◉
01:06 Langer博士的一项研究表明,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使其类似于他们20年前的环境,可以逆转生物衰老的许多指标。
◉
01:12 Langer博士的研究表明,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他们的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
◉
01:40 本期播客将讨论知识获取和思维模式如何强大地决定健康和福祉。
◉
02:02 Langer博士的观点将改变你对身心连接以及健康的看法,这不仅仅是积极思考。
◉
02:19 Langer博士以独特的视角看待科学问题、健康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02:37 Langer博士在身心健康领域是真正的权威和先驱,也是一位杰出的教师。
◉
03:43 正念是一种存在方式,而不是一种练习,它是一个简单的注意到过程。
◉
04:02 可以通过积极注意到新事物(自下而上)或认识到事物都在变化(自上而下)来达到正念状态。
◉
04:27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正念帮助我们注意到这些片面性。
◉
06:11 正念能让你注意到你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选择,从而改变你的生活。
◉
06:26 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意识状态,并且对此毫无察觉。
◉
06:53 学校教育中对绝对答案的强调导致人们缺乏注意到细节的能力。
◉
07:41 我最初研究的是无意识状态,后来转向研究正念。
◉
08:06 通过西方的科学方法,我得出了与佛教徒几千年来所谈论的结果相似的结论。
◉
08:37 专注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而正念则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状态。
◉
09:45 正念不是一种练习,而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一旦你接受了世界的不确定性,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专注于当下。
◉
10:26 正念是你享受乐趣时所做的事情,它是一种能量的产生,而不是消耗。
◉
11:03 正念有益于身心健康,并能提升个人魅力和生产力。
◉
14:09 冥想是一种方法,但它与正念并非相互排斥,两者可以结合进行。
◉
14:35 冥想的好处可能与冥想本身无关,而与时间投入有关。
◉
15:25 运动对健康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表象,其背后的机制是人们对运动的认知。
◉
16:08 让老年人拥有更多选择,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参与度,并延长他们的寿命。
◉
17:25 一项研究表明,给予老年人更多选择可以延长他们的寿命。
◉
17:37 选择能够延长寿命,因为选择会让大脑活跃,身体也会随之做出反应。
◉
18:43 身心并非分离的,而是一个整体,我们的思维能够控制我们的身体。
◉
20:30 我的母亲的癌症奇迹般地消失了,这说明了心灵的力量。
◉
20:45 身心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相互连接的个体。
◉
21:05 “逆时针研究”表明,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使其类似于他们年轻时的环境,可以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
◉
21:33 “逆时针研究”中,老年人的视力、听力、记忆力和体力都得到了改善,并且看起来更年轻了。
◉
21:57 我总是质疑现有的说法,并试图找到反例。
◉
22:13 一项研究探究了对运动的认知如何影响运动效果。
◉
22:30 这项研究发现,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运动的人比那些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运动的人更健康。
◉
23:25 这项研究表明,改变对工作的认知可以带来积极的健康益处,例如减肥和血压下降。
◉
23:47 这项研究也测试了安慰剂效应的反面——反安慰剂效应。
◉
25:12 安慰剂效应可能是最有效的药物,但它因为制药公司的利益而被误解了。
◉
25:57 身心二分法是心理学和西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
◉
28:20 我不认为身心二分法会改变我们对自我的认知。
◉
28:53 我对身心合一的看法是灵活的,我总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
31:01 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反映了整体的健康状况,而我们通常只关注大脑。
◉
31:25 身体的任何层面都同时反映了整体的状况,而不是依次发生。
◉
32:04 关于我胆囊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虹膜学家提到了这个问题,也可能是她真的诊断出了问题。
◉
32:51 针灸的效果可能大部分是安慰剂效应,但寻求答案本身就能带来改善。
◉
35:26 所有的科学结论都是概率性的,而不是绝对的。
◉
35:49 科学结论的简化表达方式可能会误导人们对科学的理解。
◉
37:02 医学诊断并非绝对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其概率性。
◉
37:57 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信息都是针对群体而非个体的,因此不能用于预测个体结果。
◉
40:37 我们无法控制事情的结果,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结果的反应。
◉
41:42 大多数让我们感到焦虑的事情其实都是不重要的。
◉
45:12 大脑是一个预测机器,这种预测能力导致我们寻求控制感。
◉
46:22 对控制的执着会剥夺我们真正的控制力,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
◉
47:19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对事情的反应。
◉
47:45 新年决心往往忽视了我们过去行为的合理性。
◉
48:37 我们经常被“应该做”的想法所困扰,而忽略了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
49:04 同时思考多件事情并非总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这些事情。
◉
51:00 多任务处理并非总是低效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将这些任务视为一个整体。
◉
52:02 我们对生活的满足感来自于对当下的专注,而不是多任务处理。
◉
53:11 生活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如果我们让每个瞬间都变得有意义,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有意义。
◉
53:19 让每个瞬间都充满意义,而不是追求所谓的“平衡”。
◉
53:58 专注于当下能减轻压力,提升幸福感。
◉
54:58 工作和生活不必是相互对立的,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方式让工作也充满乐趣。
◉
56:06 我们不应该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而应该让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乐趣。
◉
56:50 我们应该找到一种方式让工作和生活都充满乐趣,而不是让它们成为压力源。
◉
57:30 人们在临终前最常后悔的事情是工作太辛苦了,这说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生活中的乐趣。
◉
58:28 关于睡眠的建议往往忽视了个人差异,睡眠需求因人而异。
◉
58:42 睡眠需求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年龄、活动量和压力水平。
◉
59:35 人们对睡眠量的感知会影响他们的认知和身体机能。
◉
01:00:47 对未来事件的积极预期可以减少睡眠需求并提高睡眠质量。
◉
01:02:02 睡眠不足的问题不在于睡眠时间长短,而在于压力。
◉
01:02:25 “逆时针研究”的对象是80岁左右的老人,他们被安排在一个类似于他们20年前生活环境的场所生活。
◉
01:03:43 “逆时针研究”中,让老年人自己负责自己的行李,让他们感到更有掌控感。
◉
01:05:16 在“逆时针研究”中,一个意外的安排让老年人自己负责自己的行李,这意外地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
01:06:07 我的研究关注的是可能性,而不是描述现状。
◉
01:08:09 我的研究方法与哈佛大学的传统学术方法有所不同,但我并不在意。
◉
01:08:32 我的研究方法符合该领域的标准,只是研究问题不同。
◉
01:09:12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挑战传统观念,并尝试不同的方法。
◉
01:11:58 所有事物都是人们做出的决定,因此都是可以改变的。
◉
01:12:40 我们应该意识到,现状并非一成不变,我们可以改变它。
◉
01:13:58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地遵循规则。
◉
01:15:07 规则是人们制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规则。
◉
01:16:16 法律和道德并非等同,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
01:19:10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往往受到文化和群体思维的影响。
◉
01:20:01 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行为都可以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理解。
◉
01:20:41 任何行为都可以被理解为好或坏,关键在于行为者的视角。
◉
01:21:36 理解行为者的动机比评判行为本身更重要。
◉
01:23:21 宽恕和责备并非对立的,理解行为者的动机比宽恕更重要。
◉
01:26:02 人类对科技发展的冲动源于对创造和探索的渴望。
Edit: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