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P健食天

抑郁症

**抑郁症真的是由化学失衡引起的吗?**

杰伊·费尔德曼 

我知道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心理健康不仅是一个非常私人的问题,而且人们对心理健康障碍抱有偏见,这种偏见通常表现为指责患有这些问题的人,甚至否认这些障碍的合法性。

而且,那些不赞成化学失衡理论的人经常被归类为歧视这些疾病的人。由于这些关联,我想首先澄清一下,我并没有因为任何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责怪他们,也没有否认这些状况是合法的,并且是生物学性质的。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抑郁症等精神健康障碍的真正原因。

主流观点认为,这些情况是由大脑中特定的化学失衡引起的,并且这些失衡只能通过处方药来解决。这也被称为“化学失衡理论”。

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过去几十年抗抑郁药物处方量急剧上升,目前超过 10% 的美国人正在服用抗抑郁药物。它还推动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抗抑郁药物行业的大规模增长。

但是,这种主流理论站不住脚,这些药物并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健康障碍问题。

**化学失衡理论的诸多缺陷**

首先,我要澄清的是,我并不是说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不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事实上,我甚至会说完全相反的话:我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密不可分,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区别——我们的心理健康与我们的生理健康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引出了化学失衡理论的最大缺陷之一,即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激素和神经递质不会受到我们身体其他部位状况的影响。

认为我们的思想与身体是分开的这一观点极为普遍。人们认为我们的思想、情绪和人生观完全不受我们所吃的食物、所接触的化学物质、所接受的阳光以及我们环境中的所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的身心之间并没有真正的分离。所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在生理层面上影响我们,包括影响大脑生理的许多方面,这些方面与我们的思想、情绪和看待世界的视角有关。这包括对我们的“大脑化学物质”的影响,如血清素、多巴胺、GABA 和去甲肾上腺素。

因此,问题不在于确定我们大脑中的化学物质是否影响我们的思想或情绪,问题在于人们认为这些化学物质不能被环境改变,而是主要由基因决定。这就意味着,除了用处方药来修复这些“化学失衡”,我们无能为力。

除了这种误解之外,还有一种谬论认为,像抑郁症这样复杂的精神健康障碍可以归结为简单的化学失衡(例如,单一神经递质过少或过多),而抗抑郁药物的目的正是治疗这种疾病。

也许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缺陷已在科学文献中得到广泛承认:

尽管神经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但提出研究人员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客观地识别“化学失衡”与现有科学不相容。事实上,科学上并没有确定理想的血清素“化学平衡”,更不用说可识别的病理失衡了。将神经科学最近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等同于对血清素假说的支持是一个错误。 ”(1
简而言之,血清素理论没有严格的证据支持,而且存在大量相互矛盾的证据。血清素假说并非激进的思想,许多研究人员都承认对血清素假说的怀疑,包括一些著名精神病学家的坦率声明,其中一些人甚至是 SSRI 药物的热情支持者。 ”(1

尽管如此,化学失衡理论在科学文献之外仍是流行的说法。虽然这一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但如果处方药确实安全有效,它就不会那么危险。

抗抑郁药是美国最常用的处方药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 SSRI 类药物。这些药物基于抑郁症是由血清素缺乏引起的这一观点,这一观点已经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血清素被俗称为“快乐激素”。简而言之,事实绝非如此,但我下次会更详细地探讨这一点。目前,这些药物的彻底失败将不得不成为反对这一假设的证据。

抗抑郁药物极其无效,甚至比安慰剂效果差不了多少,FDA 根本不应该批准这些药物(2、3、4、5、6、7研究几乎明确了这一点,考虑到主流一直强调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以及它们被广泛使用,这一结论相当令人惊讶

他们的低效可以用这句话很好地概括:

抗抑郁药的作用原理是修复化学失衡,具体来说,就是修复大脑中缺乏血清素。事实上,它们所谓的有效性是化学失衡理论的主要证据*。但对已发表的数据和制药公司隐藏的未发表数据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益处都来自安慰剂效应。*一些抗抑郁药会增加血清素水平,一些会降低血清素水平,而一些则对血清素完全没有影响。尽管如此,它们都显示出相同的治疗效果。即使抗抑郁药和安慰剂之间微小的统计差异也可能是增强的安慰剂效应,因为大多数临床试验中的患者和医生都成功打破了这种盲目性。血清素理论是科学史上最接近被证明错误的理论。流行的抗抑郁药非但不能治愈抑郁症,反而可能会诱发生物脆弱性,使人们将来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3)(重点是我的)

这些药物并非没有副作用。研究表明,它们会导致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妊娠并发症、失眠、冷漠和情感迟钝、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增加、暴力和攻击行为增加以及许多其他“副作用”(3、6、8、9、10、11、12、13它们还会增加再次患上抑郁的风险,并且在停药时会引起严重的戒断症状(3、8、14、15)。

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有效性和副作用,很少有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人坚持治疗(15 ),并且使用抗抑郁药物人的结果比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人更差(5,16)。

考虑到它们缺乏有效性、危险的副作用,以及存在其他同样有效(甚至更好)的治疗方法,你甚至可以说继续销售和开这些“抗抑郁”药物是不负责任的,正如这句话所暗示的那样:

当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样有效时,选择应基于风险和危害来决定,在所有[可用的]治疗方法中,抗抑郁药物是最危险和最有害的。如果一定要使用它们,那应该是最后的手段,当抑郁症非常严重,并且所有其他治疗方案都已尝试过但都失败了的时候。”( 3 )

我认为,正如一些研究人员所指出的那样,声称这些药物的处方是市场战胜科学的结果,这一点并不夸张,甚至“抗抑郁药”这个名字就证明了这一点:

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回首往事,惊叹于当初将这些药物称为抗抑郁药的营销天才之举。Kirsch 等人 (2002) 已经证明,仅仅因为一种药被称为抗抑郁药,并不一定就一定是抗抑郁药。”(17
这些证据不仅表明[抗抑郁]药物与安慰剂没有太大区别,而且没有理由相信它们具有特定的效果,从而证明其被归类为‘抗抑郁药’ ”( 6 )
“*关于 SSRI,越来越多的医学文献对血清素假说表示怀疑,而消费者广告中并没有反映这一点。特别是,许多 SSRI 广告继续声称 SSRI 的作用机制是纠正化学失衡……然而,如前所述,科学上不存在正确的血清素“平衡”。*消费者在观看 SSRI 广告时,应该记住的一点可能是 SSRI 通过使失常的神经递质正常化来发挥作用。这是 30 年前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概念,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当今的科学证据。 ” “科学文献与 FDA 监管的 SSRI 广告中的声明之间的不一致是显著的,可能是无与伦比的。 ”(1)(重点是我的) 很明显,化学失衡理论已被推翻,但该理论的破坏性影响远远超出了抗抑郁药物的彻底失败。 ===== 化学失衡理论的“副作用” ===== 除了完全不准确并导致开出的治疗方法无效之外,该理论还存在另一个问题。 认为我们的思想、情绪和总体幸福感是由我们完全无法控制的化学失衡决定的,这种想法会助长无助感。它剥夺了我们改善心理健康的能力,并鼓励我们依赖无效的药物。 研究显示,患者被告知其精神健康障碍是由于化学失衡造成的,这些影响如下: > “被告知血清素水平异常的那组人认为药物治疗比心理治疗更可靠,并期望药物治疗更有效。他们对预后也更加悲观,调节负面情绪状态的能力也更低,但自责感却没有减少 ”(18)(重点是我的) 这种无助感只会让抑郁症等情况变得更糟,因为它会让人觉得我们无法改善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知。但这与事实相去甚远! ===== 我们能为治疗抑郁症做些什么? ===== 在我开始解释如何改善或减轻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健康障碍之前,我想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这些情况没有生理基础,我们不应该为患有这些疾病而责怪自己,或者这些疾病仅仅是“基于行为的”。 我想说的是,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将我们的环境与我们的心理健康分开,好像它们不是直接相互依存的,这是完全不合逻辑的。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直接影响影响我们思想、情绪和感知的生物学基础。 首先,我们来考虑一下抑郁症和其他精神健康障碍本质上是慢性压力的结果。我说的慢性压力不是心理压力,而是生理压力。 生理压力是能量缺乏的产物,即我们的能量需求大于能量供应。研究表明,这种压力或能量缺乏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幸福感,并导致一种我们称之为抑郁生理反应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障碍19、20、21、22、23、24、25、26、27、28 但是,解决这个能源短缺问题可能相当棘手,因为它受到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 这包括心理压力、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休闲和孤独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幸福(29、30、31、32、33、34 ) 。这可能并不奇怪,因为这些是涉及精神健康障碍时最常考虑的环境因素 然而,当心理健康障碍被归结为简单的化学失衡时,这些因素可能会被忽略。考虑到我们环境的这些方面对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生理因素有直接影响,忽视这些因素将是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 运动和营养等其他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普遍认为,环境的这些方面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但它们对我们的思想、情绪和幸福感的强大影响却常常被忽视。 考虑到我们健康的心理方面直接受到能量平衡的影响,如果我们想改善抑郁症和其他心理健康障碍,就必须解决影响我们产生和使用能量的因素。要了解如何解决这些因素的更多信息,请在下面注册一个为期 6 天的免费电子邮件迷你课程,内容涉及抑郁症、健康和能量平衡。 == 参考** ==

点击此处显示参考资料

  1. Lacasse, Jeffrey R. 和 Jonathan Leo。“血清素和抑郁症:广告和科学文献之间的脱节。” *PLoS 医学,*第 2 卷,第 12 期,2005 年,e392。doi:10.1371/journal.pmed.0020392。
  2. Kirsch, Irving 等人。“初始严重程度和抗抑郁药益处:提交给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数据的荟萃分析。” *PLoS 医学,*第 5 卷,第 2 期,2008 年,e45。doi:10.1371/journal.pmed.0050045。
  3. Kirsch, Irving。“抗抑郁药和安慰剂效应。” *Zeitschrift fur Psychologie,*第 222 卷,第 3 期,2014 年,第 128-34 页。doi:10.1027/2151-2604/a000176。
  4. Moncrieff, J. 等。“有效安慰剂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的比较。” Cochrane 系统评价数据库,第1 号,2004 年,CD003012。doi:10.1002/14651858.CD003012.pub2。
  5. Moncrieff, Joanna 和 Irving Kirsch。“抗抑郁药对成人的疗效。” *BMJ(临床研究版),*第 331 卷,第 7509 期,2005 年,第 155-57 页。doi:10.1136/bmj.331.7509.155。
  6. Moncrieff, Joanna。“抗抑郁药:错误命名和歪曲。” *《世界精神病学:世界精神病学协会 (WPA) 官方期刊》,*第 14 卷,第 3 期,2015 年,第 302-03 页。doi:10.1002/wps.20243。
  7. Kirsch, Irving 和 Joanna Moncrieff。“临床试验和反应率错觉。”*当代临床试验,*第 28 卷,第 4 期,2007 年,第 348-51 页。doi:10.1016/j.cct.2006.10.012。
  8. Andrews, Paul W. 等。“Primum non nocere:抗抑郁药弊大于利的进化分析。” *《心理学前沿》,*第 3 卷,2012 年,第 117 页。doi:10.3389/fpsyg.2012.00117。
  9. Domar, AD 等。“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对不孕女性的风险:对生育力、妊娠、新生儿健康及其他方面影响的综述。”《*人类生殖》(英国牛津),*第 28 卷,第 1 期,2013 年,第 160-71 页。doi:10.1093/humrep/des383。
  10. Serretti, Alessandro 和 Alberto Chiesa。“抗抑郁药治疗引起的性功能障碍:荟萃分析。” *《临床精神药理学杂志》,*第 29 卷,第 3 期,2009 年,第 259-66 页。doi:10.1097/JCP.0b013e3181a5233f。
  11. Wiegand, Michael H. “抗抑郁药治疗失眠:一种合适的方法?” *《药物》,*第 68 卷,第 17 期,2008 年,第 2411-17 页。doi:10.2165/0003495-200868170-00001。
  12. Sansone, Randy A. 和 Lori A. Sansone。“SSRI 引起的冷漠。” *《精神病学》(宾夕法尼亚州埃奇蒙特:镇区),*第 7 卷,第 10 期,2010 年,第 14-18 页。
  13. Adshead, Gwen。“抗抑郁药和谋杀:案件尚未结案。” *BMJ(临床研究版),*第 358 卷,2017 年,j3697。doi:10.1136/bmj.j3697。
  14. Tamam, Lut 和 Nurgul Ozpoyraz。“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停药综合征:综述。” *《治疗进展》,*第 19 卷,第 1 期,2002 年,第 17-26 页。
  15. Pigott, H. Edmund 等。“抗抑郁药的功效和效果:研究现状。” *《心理治疗与心身医学》,*第 79 卷,第 5 期,2010 年,第 267-79 页。doi:10.1159/000318293。
  16. Brugha, TS 等人。“抗抑郁药在实践中可能无法帮助康复:一项自然主义前瞻性调查。”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第 86 卷,第 1 期,1992 年,第 5-11 页。doi:10.1111/j.1600-0447.1992.tb03218.x。
  17. Antonuccio, David O. 等。“抗抑郁药:营销战胜科学?” *《预防与治疗》,*第 5 卷,第 1 期,2002 年,doi:10.1037/1522-3736.5.1.525c。
  18. Lacasse, JR 和 Leo, J。“抗抑郁药和抑郁症的化学失衡理论:对论述的反思和更新。”  《行为治疗师》,第 38 卷,第 7 期,2015 年,第 206-213 页。
  19. Allen, Josh 等人。“线粒体和情绪: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抑郁症表现的关键因素。” *《神经科学前沿》,*第 12 卷,2018 年,第 386 页。doi:10.3389/fnins.2018.00386。
  20. Bansal, Yashika 和 Anurag Kuhad。“抑郁症中的线粒体功能障碍。” *《当代神经药理学》,*第 14 卷,第 6 期,2016 年,第 610-18 页。
  21. Gardner, Ann 和 Richard G. Boles。“超越血清素假说:重度抑郁症和情感障碍中的线粒体、炎症和神经退化。” *《神经精神药理学和生物精神病学进展》,*第 35 卷,第 3 期,2011 年,第 730-43 页。doi:10.1016/j.pnpbp.2010.07.030。
  22. Burroughs, Stephanie 和 Denise French。“抑郁和焦虑:线粒体的作用。” *《当代麻醉与重症监护》,*第 18 卷,第 1 期,2007 年,第 34-41 页。doi:10.1016/j.cacc.2007.01.007。
  23. Gong, Yu 等人。“慢性轻度应激损害小鼠脑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神经科学快报》,*第 488 卷,第 1 期,2011 年,第 76-80 页。doi:10.1016/j.neulet.2010.11.006。
  24. Gold, Phillip W. 等。“抑郁症的临床和生化表现:与压力的神经生物学的关系。” 《神经可塑性》, 2015 年卷,2015 年,第 581976 页。doi:10.1155/2015/581976。
  25. McEwen, Bruce S. “急性和慢性压力的保护和损害:稳态和稳态超负荷与精神疾病病理生理学的关系。” *《纽约科学院年鉴》,*第 1032 卷,2004 年,第 1-7 页。doi:10.1196/annals.1314.001。
  26. Laugero, Kevin D.“基础糖皮质激素反馈的重新解释:对行为和代谢疾病的影响。”*维生素和激素,*第 69 卷,2004 年,第 1-29 页。doi:10.1016/S0083-6729(04)69001-7。
  27. Chrousos, GP,“压力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神经内分泌和靶组织相关原因。” 《国际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杂志》:国际肥胖研究协会杂志, 24 增刊 2,2000,S50-5。
  28. McEwen, Bruce S. “糖皮质激素、抑郁症和情绪障碍:脑结构重塑。” *《代谢:临床和实验》,*第 54 卷,5 增刊 1,2005 年,第 20-23 页。doi:10.1016/j.metabol.2005.01.008。
  29. Picard, Martin 和 Bruce S. McEwen。“心理压力和线粒体:系统评价。”*心身医学,*第 80 卷,第 2 期,2018 年,第 141-53 页。doi:10.1097/PSY.00000000000000545。
  30. Picard, Martin 和 Bruce S. McEwen。“心理压力和线粒体:一个概念框架。”*心身医学,*第 80 卷,第 2 期,2018 年,第 126-40 页。doi:10.1097/PSY.00000000000000544。
  31. Mannell, Roger C. “休闲、健康和幸福”。*《世界休闲杂志》,*第 49 卷,第 3 期,2011 年,第 114-28 页。doi:10.1080/04419057.2007.9674499。
  32. Holt-Lunstad, Julianne 等人。“社会关系与死亡风险:荟萃分析综述。” *PLoS 医学,*第 7 卷,第 7 期,2010 年,e1000316。doi:10.1371/journal.pmed.1000316。
  33. Kiecolt-Glaser,Janice K. 等。“亲密关系、炎症和健康。” *《神经科学与生物行为评论》,*第 35 卷,第 1 期,2010 年,第 33-38 页。doi:10.1016/j.neubiorev.2009.09.003
  34. Uchino, Bert N. “社会支持与健康:对可能与疾病结果相关的生理过程的回顾。”《*行为医学杂志》,*第 29 卷,第 4 期,2006 年,第 377-87 页。doi:10.1007/s10865-006-9056-5。

https://www.jayfeldmanwellness.com/is-depression-really-caused-by-a-chemical-imbalance/

Edit:2024.11.20

讨论列表 查看原帖及回帖